가시 : a thorn in love -忌愛:愛到發疼-

가시.jpg








  生戀,自古至今也無論東西都算是禁忌的議題,只是人們從避而不談改為朝著煽情露骨的方向前去罷了。男老師搭女學生居多,不具警世意味者多添了幾分浪漫色彩;女老師搭男學生的話,則受到社會批判,世人叫罵骯髒下賤等,這就是整個世界對於男與女的不同之處。今天不寫性別,主線是師生禁戀。





  二一四年的韓國電影《忌愛》(又名:荊棘,가시),由張赫與趙寶兒主演。劇本不算嚴謹,但演員表現精彩、畫面構圖極美,縱有些缺點也不會影響觀影興致。趙寶兒不僅臉蛋甜美,曲線也誘人,這般處在荳蔻年華的女學生,的確是賞心悅目。





  導演很明白,少女的魅力在哪裡──透過唇瓣、濕淋淋的髮絲、微微透明的制服、膝蓋到裙子之間的地帶,處處都流露出模糊的誘惑,若隱若現,就如同這個年紀的女孩對於性、對於愛的想像。





  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不難解:男人,一個體育老師,不上不下的階級與職業,在她太太的家族成員面前不至於卑微,卻也無法於結帳時驕傲地抬頭告訴大家「這我來出吧」。比起有錢的小姨子夫婦,他口袋不算薄,但最多也只能供他與妻子,加上孩子就要出世,他們得更努力些。





  小女孩,有錢人家的私生女,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地生活。她不知道怎麼正確地去愛,或是接受愛,或更重要的──找一個對的對象。從背景起,編劇就「合理化」小女孩的癡狂,「合理化」小女孩是這般長大就該扭曲自己所有的人生觀。





  而當天生姣好、全身上下散發著誘人氣息的女孩,碰上了一個不算得志、加上妻子懷孕可能性生活也沒有之前豐富的男人,一場夏日戀曲就這麼發生了。





  女學生愛喝草莓牛奶就如同她是尚未斷奶的嬰孩汲汲尋找能夠照顧她、給她愛的人;她愛的粉紅色猶如她對愛情與愛人的幻想(或妄想);她把滿溢出來的愛意寫成了小說,行為上也三番兩次地挑逗著這個男人敏感的思緒:因為你我什麼都不怕;因為你我什麼都害怕──因為你是我的全部、我的世界。





  電影整體人物塑造與故事節奏都很不錯,但中後段開始由於要營造懸疑與困惑,時序描寫有些錯亂。





  回到主角身上,撇開老師與已婚男子這些身分,年輕的異性存在就能為枯乏的女校帶來躁動,不僅是思想上的,還有慾望方面的。試想我國高中時期,也曾對年輕的老師略略心悸。何況把張赫那張臉放在學校裡,長相與身材都算有可看度;何況其「受眾」還是情竇欲開而未開、想涉世卻未入世的小女生?





  那女學生是很有伎倆的;但那男老師也算有把持住吧?他知道他有其責任與義務,可他也明白自己對女學生的心意。是有那麼一條線,他絕對不能僭越。要是越過了,不僅傷人更會傷到自己。電影就在那條線上做文章──越或不越?有或沒有?曖昧、模糊的氣息遊蕩著,直到最後都還不算見光。





  有看到別人的文章說,老師的妻子最後的表現沒什麼人性。不是的,那樣才叫人性,而且是女人的天性畢露,很真實,沒有一絲妥協地展現了。如果我是那個女人,我可能不會出聲,但我會希望女學生死了最好,最好死了。因為,她明白,無論如何,已經失控的三角關係必定有人會傷亡。而這是遲早的事。她不想失去丈夫,因為那男人是她與她孩子的生活支柱。但男人呢?





  作為一個老師、作為一個人,他的確會努力拉住她的手。但那終究不叫「人性光芒的表現」,為什麼?如同女學生再三逼問的、臨死前都還要問的:「那不是愛情嗎?」





  也許那近乎是她的癡心與妄想堆砌起來的愛情,但不可否認的,男人也動了情,是同情,還是愛情?都有吧。他曾渴求過她的胴體,把妻子當成她,意亂情迷得慌慌張張在床上盡情揭露自己的慾望,只是他沒說出口,他心裡想的是女學生。他最終沒要了那個女孩,但他所捍衛的,到底是自己的家庭還是自己的名聲?





  如果要玩火,就有焚身的準備。這個男人沒有那種勇氣,他知道他玩不起。要是玩了,不只燒到自己,也會殃及旁人。





  他還愛他妻子嗎?還是愛情已經昇華成親情?再無狂情與熱愛存在兩人之間?婚姻是否為超越愛情的證明?但超越愛情的,要怎麼定名與定義?婚姻如果只剩下責任,不就成為了束縛嗎?那枷鎖,到底是要扣在誰身上?





  男老師回到了他帶女學生去看他打球的球場。他妻子對他的興趣是沒有好感的;但那個女孩曾經是如此熱烈地為自己歡呼,灌注愛的目光。





  年輕的生命是否消逝於自己的手上?他是否該為這段若有似無的戀情負責?我想,他覺得他應該要負點責任的。一切都只因為,他面對她,無法不動如山。女孩的戀慕疾如風,他難以抗拒;她的身影徐如林,滿布他的心……原來這攻防之戰,是愛情,而他輸了,他這輩子都會記住她。她也成了他與妻子之間的那根刺,即使她不存於世,都還是如此。被扎過的,無法復原。





  我不喜歡《忌愛》這個名字,覺得不夠切合原本的韓語片名,而且過於明顯。電影看到一半,浮現了「愛之刺」這詞。挺喜歡的。





  愛中有刺,會被扎疼;在荊棘裡相愛,會刺出一身傷。但這局,沒有任何人被強迫或強迫,都是出於自身的選擇,彷彿愛得發疼或讓人疼痛的愛,才是一種「活過」的證明。





  愛,很重要。不過,對某些人來說,愛情會是其生命的首要。





KASHI.jpg




















留言

  1. 你的影評很好,起初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就像一般師生戀題材,但最後張赫坐在球場旁落淚那幕,我突然覺得導演或許也想表達單純的愛已死,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結合,都充滿了功利,所以以高中女生純摯的愛情隱喻人生中純粹的愛最後都會不復存在~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