トニー滝谷 -村上春樹之東尼瀧谷-

px_ften0042026003.jpg



 



 



自我告白的孤獨。



 



前些日子看了《村上春樹之東尼瀧谷》,日語原名是《トニー滝谷》。

我想,為什麼中文譯名要添上「村上春樹」這四個大字,不外乎就是提醒觀眾這部電影是由他的小說改編的吧。



 



由於課程的關係,雖然久聞村上春樹的大名已久,但這真正讀起他的小說卻是這陣子才發生的事情。

喜歡村上的人應該都知曉,他的處女作《聽風之歌》(風の歌を聴け)這本書。

一開始總覺得作家在愚弄讀者的我,對於這部小說沒有好感,當然也談不上厭惡。

不過真正細讀品味之後,我大概能夠理解為何村上春樹這麼廣受歡迎的理由,也知道為什麼他不被某群人接受的原因。

但對我自己而言,我想我是喜歡他的。為什麼?因為他的作品很自我世界,寫出的故事就等於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念。這點讓我很喜歡。

為什麼喜歡?閱讀小說時,我覺得我也在同時尋找真正的自己。

透過他的小說,我感受到某些地方的契合,有所共鳴。他的文字,可以讓我看見部分真實的自己吧。



 



回到正題,雖然我還沒看過《トニー滝谷》這篇短篇小說(此篇收錄於《レキシントンの幽霊》),但就電影版來講,我感受到氣氛是孤獨卻沉靜的,沒有絲毫的不安迴盪其中。

女人(宮沢りえ)為了無法一直買衣服而失去控制,車禍身亡。正確來說,是她無法完全填滿自己不足的部分而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構築在美麗衣物上的歡愉,而歡愉底下卻是如無止盡深淵般的空虛。

這種空虛是旁人給再多的愛都無法擺脫的,只能藉由各式各樣的衣服、鞋子、配件等等。

女人的慾望沒有出口可以發洩,她被強烈的購買慾(孤獨感)吞噬,徒留那份空虛(她的衣物)在人世間。



 picx_ften0042026006.jpg



picx_ften0042026009.jpg



在尚未遇到女人之前,Tony(イッセー尾形)覺得自己一個人可以活得很好。但與女人邂逅後,他才開始害怕面對自己一人獨處的感覺。

或許可以說是「真愛」這種東西,讓他的「空虛」覺醒了吧。

而女人逝世之後,他尋找可以「偽裝」成女人的另一個女人來「假意地」填滿自己的寂寞。

這裡的「假意」並非一般認定的虛情假意,而是讓他人假裝成自己所意識的那樣,而感到不那麼哀傷

但終究,她不是她。終究是場「偽裝」。最後,Tony似乎是意會到了些什麼,不過他想想還是算了,於是他再次回到孤獨的懷抱之中。



picx_ften0042026003.jpg



電影中,主角對白並不多,泰半是由旁白講述故事流程。

擔任旁白的西島秀俊,說話的聲音令人感覺像是擺蕩在空谷或廣闊原野中的風,有著沁涼的清冷。

無論演戲的演員也好、旁白也罷,所表現出的情感起伏都不大,是水面上的微微波紋那樣輕淡平淺,是細細小小的、幽幽的波動。

時而,主角接續旁白唸到一半的台詞,主角自我告白出己身意念;時而,旁白接續主角的沉思,並透過言語表現出來。

任何一方都在詮釋著緊緊跟隨己方的靜寂的孤獨。因為,這是構成這部電影的唯一且重要的



 



本片瀰漫著,且呈現出一種寧靜也和緩的孤默,沒有一絲一毫的愁苦或是怨懟的氛圍。就只是很單純地、很平鋪直敘地保持著那份孤獨

故事本體不用說,電影鏡頭、音樂、旁白等等所有一部電影組成的元素,都能令人清楚地感受到此種感覺。

沒什麼不好。你可以很輕鬆地欣賞電影,就像很輕鬆地閱讀村上的小說。但欣賞完後,心中卻會殘留著一種自己也說不明白的同感。

總覺得有部分的、無形的東西或是某種意識,透過影像或文字流進身體裡,然後殘留著。不會增生,也不會減少,就這麼樣地殘留著。

這是電影和村上的小說所留給我的感受。



 



 



 



 



 



 



 



《延伸閱讀》



A man after dark 東尼瀧谷/村上春樹(收錄於萊辛頓的幽靈)



Hail to the Quiff 東尼瀧谷:村上春樹的人們



Tony Takitani Official Website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留言

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