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 Before "AMY" -AMY:瑰麗的靈魂-
捉襟見肘的日子,還是有部非進戲院不可的電影──《AMY》。跟桂姊姊約好上映後去看片,就馬上買下預售票。
對於流星或是曇花之類短暫卻燦爛的事物,人們總會懷有遇見及探求的想望。Amy Winehouse也是這般靈魂,內裡瑰麗外相浮虛,所以她要觀眾去聽她的聲音。
初見Winehouse,那時候我是個只聽外語歌曲的高中生。
我上國中後就不怎麼聽中文歌了,甚至還會暗暗嘲笑喜歡本土歌手的同學,好像聽外語歌曲就高一等似的。直到現在也還是不怎麼聽中文歌,雖然聽歌時總是「不求甚解」,但喜歡沉浸在那種氛圍裡,也許聽不懂描述情情愛愛的歌詞,只單純地享受旋律更輕鬆自在也更能體會這首歌的意境吧。
國高中時期,放學後打開電視我一定先轉緯來日本台、MTV與Channel V其他就是隨心亂轉了。
當Winehouse頂著一頭亂髮唱著〈rehab〉時,就被吸引住了。一是歌詞很有趣,二是這個歌手很有趣。她不是那個時候我們所喜歡美國YA偶像路線;也不是裝模做樣的可愛模樣。皮膚黝黑,一臉蠻不在乎地唱著歌,眼線飄呀飄地,率性又帥氣──Winehouse從來不走鄰家好女孩的路線,而大部分的歌迷與觀眾也確實欣賞她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氣質。
於是,當我開始聽Jazz,她是我在年輕的爵士女歌手中最喜愛的,曾經連續好幾天反覆聽著《Back to Black》這張專輯。
但沒想到,正在想著:「艾美最近去了哪兒呀?」時,就傳出了她離開的消息。
不知為何,當下震驚卻也不覺得奇怪。可今天我在想,曾有一群人,他們在藝術上的創作無人能出其右,他們的才華洋溢到像迅雷,轟得你不及掩耳,他們卻已經往彼端前去。
人們說是「天妒英才」、說他們是「live fast, die young」。然而,他們其實是一類充滿創作能力的靈魂,自由奔放更不受外界束縛,被幻相所惑,沒能解開這世的結,又匆匆到下一世,總進行這般輪迴。
我們以為,繼上個時代後有新世代的傑出藝術家與傳奇誕生了,但不是,都是這群靈魂在輪迴,在每一世裡以不同面貌演著同一齣戲。
願他們安息,也願他們解開自己的生命課題,然後在下一輩子,他們不會讓自己先離去,也有人能夠進入到他們的靈魂裡為他們擦去淚涕,並且真誠地說:「我愛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