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ke Up : Rise up -麻醉風暴:黎明將會升起-

wakeup.jpg




  接近年末才看完今年熱門的台劇之一《麻醉風暴》(Wake Up),短短六集令人意猶未盡,在在皆深得我心。編劇說故事的節奏掌握得很好,由弱至強,情節緊湊;鏡頭也十分有魅力,我特別喜歡尾聲的一幕(後文詳述);演員的表演也令人大呼過癮。稍稍為黃健瑋沒拿下迷你劇集男主角獎抱憾;但吳慷仁因該劇的演出而拿下迷你劇集男配角獎絕對是「實至名歸」。



  編劇對於黃健瑋吳慷仁所詮釋的兩個角色,蕭政勳與葉建德之刻畫相當完整,尤其葉建德的層次更是豐富。



  從黃健瑋飾演的麻醉醫師蕭政勳開始破題,點出現今醫療人力資源不足的窘境,該角色處於崩潰邊緣。黃健瑋的沉穩聲線反而更能襯托出蕭政勳緊繃的情緒,這樣的結合令我不禁頭皮發麻,實在太棒了。



  蕭政勳不由得讓我聯想到電影《鬥陣俱樂部》的主角,為失眠所擾,工作時撐著,獨自一人時總進入若夢若醒之境,精神近於崩潰,彷彿是漲大到不能再漲下去的氣球,輕輕一戳就會破掉。



  這個故事之巧妙在於能夠抓緊觀眾的期待,就算略能猜到發展,也還是想要看這個環節是怎麼被牽扯出來的。如同蕭政勳的年少過往造成他成年後的失眠症與臆球症,透過夢境與現實的片段拼湊,在蕭政勳勇敢面對自己後,他也明白他現下的課題。



  蕭政勳的年少與成年的這條線,前因後果呈現得相當清楚--他曾是霸凌的幫兇,並下意識認為他沒有保護到當年喜歡他的女孩。而後選擇了醫師這條路,對他而言助人救人的理念與職業彷若一種救贖。

  青春期的他因為群體的壓力而選擇背棄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後來就算揭發了醫院弊病也沒有特別的大動作,甚至覺得葉建德向媒體爆料是一項不適切的舉動。



  直到他與再次重逢的國中女同學宋邵瑩(謝盈萱)一起揭開當年的傷疤,確定其實當年他保護了宋之後,徹底釋放了長年以來深潛在腦海中的罪惡感,才真正有了勇氣面對自己與當下的困境。



  再說到葉建德。起初這個保險業務員並不起眼,讓觀眾覺得這就只是個「熱心過頭」的角色。然而,魔鬼隱身於「熱心過頭」這個表象裡。隨著劇情推演,觀眾也對葉建德逐漸感到好奇,而這好奇之中還有好感,因為他看來是如此可愛,熱心地幫助病患家屬、協助蕭政勳一起抽絲剝繭,但中後段起你發現他的不對勁,好像對整起事件有著走火入魔的狂熱,甚至最後你才知道──原來他竟是幕後操盤手。



  但他為何操盤?這又是另一條與主線緊緊相扣的支線,其實也就是故事前傳。他曾經是個懷有夢想與熱忱的醫師,對本業認真守分也明白這個社會的運作,直到現實將他擊垮,體制犧牲了他,導致他步步走進了黑暗裡。



  看到最後一集,從葉建德跑去鄉間小醫院與院長、他過去非常崇敬的老師陳顯榮對質起,到他聽到陳顯榮說:「葉建德,你是醫生啊!」而恢復意識開始搶救傷患的那段,我實在忍不住淚流──他曾經以為陽光離棄了他,所以沒入黑暗的深淵。但他心中的那團苗火僅是冷卻,一直等待被點燃的機緣。是,他的心底仍存有光。於是在他重新意識到自己仍是位外科醫師的狀況下,他再度迎向光明,有了重新站起的勇氣。



  好喜歡編劇對葉建德的心理下的工夫。撇開個人對吳慷仁的喜愛不談,平心而論,他紮實地將葉建德的層次表現得清楚且有力度。



  雖然我先看了《出境事務所》,聖哥的角色很有魅力,但《麻醉風暴》的葉建德更吸引人,因為這個角色的性格轉折強,觀眾也能看到他的各種面相。



  與以上這兩個角色相較,陳顯榮一角的細膩度與說服力略顯不足。當然,黃仲崑呈現出了此角的老奸巨猾,但單論這個角色的刻畫,前後的改變讓我覺得確少了點「細節」或說「強度」──他要進入權力核心以改變體制,卻在過程中迷失了。可在他身上發生的兩起醫療事件,前者沒能抓他回正途,後者卻能令他回歸初心?早該在第一次就不能逃避了,何以又再發生第二次時還更變本加厲呢?兩次也都鬧到有人死亡也鬧上媒體吶……



  雖說《麻醉風暴》被定位在醫療劇,但我認為這部戲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定義的醫療劇了。它所探討的是「人性」。體制的設立本是要往更好的方向邁進,但只要扯上了人就免不了扯上「利益」,錢權勢的誘惑再以「制度」套之(而這制度也是既得利益者訂下的)使得人們只能在其中坐困愁城,看你要隨波逐流麻痺自身的感覺與蒙蔽自己的靈魂;還是要衝撞打破僵化的限制,而可能弄到自己屍骨無存。



  或是,我們要相信總有天亮的一天、總有清醒的時刻,你知道的,黎明之前的天空最為晦暗;欲醒之際最易作夢……



  《麻醉風暴》給了一個答案──「希望」。最終回的尾聲,陳、蕭、葉一夜奔忙過後,三人於醫院門口前或坐或站,陽光透射下來,照在他們身上。陳與蕭、葉之間隔了一條柱子,一方為舊一方為新,但,總有光。















留言

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