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 A : Be yourself and no lie anymore -破處女王:青春放浪記-
大年初一,日子過得普通,但因前晚沒睡好,意識有點渾渾噩噩。所以,在早就列好的年假必看電影清單中,先選擇了好消化的《破處女王》(Easy A)。
初次邂逅這部電影是在電視上。從胖弟要求Olive幫他說謊那段開始,便順順地看到最後,我記得那時我還在電視前大喊:「哇!這是我看過近年來最好看的YA片(Young Adult)了!」
今天再次回味,感動不減,雖沒有像上次那樣大叫,但觀影後,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掛著滿足的微笑。我想,這就是一部好作品的魔力吧。
Andy Warhol有句名言:「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fifteen minutes.」這個世代裡,敢秀出自己、表達自己沒什麼不好。有許許多多的人想藉著不同的方式,讓自己出名、成名,或許理由各不相同,但皆有個共同的目的──讓自己更受歡迎,受到更多的注目。而後,伴隨而來的可能會有自己所追求之物。
電影一開始,由Emma Stone飾演的Olive是個不怎麼為人所知、平乏無奇的女孩(至少,她是這麼認為)。但某次,Olive因不願去好友家露營,找了個藉口搪塞要與哥哥大學的同學約會。週末過後,抵擋不了好友的追問,Olive便扯謊說,自己與約會對象上了床,從女孩變成女人後,事情便朝向「不可思議」的方向發展。
在不少青春電影中可以觀察到,似乎人到了某個年齡還保有處子之身,是件丟臉、難堪的事。如果你/妳不是怪胎,也並非信仰虔誠,當你/妳到了世間所認定的「大人」年紀,就不該還是個「Cherry Boy」或「Cherry Girl」。說真的,這邏輯真夠詭異!
Olive內心深處或許害怕吧。要是讓人知道她還是個處女,她可能就會被恥笑、嘲諷,甚至被認為是哪裡有病還是怪人怎麼樣。對於愛面子的她,那是掛不上臉,且難以接受的。再者,聰明清晰如她,只要她知道自己沒有做就好,管別人怎麼看呢?於是,她選擇以「撒謊」的方式,將高中生活繼續進行下去。假裝自己人盡可夫,是個不折不扣的蕩婦,反而接收了更多的目光──男孩看她是性感尤物,女孩看她則是公車香爐。起初,她是享受這些注視的,長期以來不受重視、沒有自信的女孩,竟從這些人的眼神裡獲得了自信,也驚訝於自己竟然是有那麼廣大的「性魅力」,帶點Rebel的感覺。像是在說:「怎麼樣?既然你們喜歡也好奇這種八卦,但我就盡情地表演給眾人看吧!」但久而久之,Olive卻在這場遊戲中,漸漸迷失了自己。這麼做,意義在哪裡?傷害並破壞自己的名譽,好讓自己「倍受歡迎」?Olive對於目前的行事模式與自身的信仰感到困惑,並夾藏著青春期少女的迷惘(對愛情、對性)。
當某個男孩認為她是「妓女」,想以金錢收買她的身體,Olive才真正意會到「她莫名其妙的善良,使她作踐了自己」。Olive知道,這一切不是真的,別人看她的眼光如何她本不在乎。但當「約會強暴」差點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她瞭解到,這些「謊言」的嚴重性已經強烈地、排山倒海地摧毀了她的人格。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裡,沒有什麼是真實的。就像糖果需要美麗的包裝,才能引誘人們購買;明星需要掩蓋缺點,呈現完美光鮮的模樣,才能更受人們歡迎;政治人物要懂得好聽浮誇的話術,選民才會買單支持。於是,我們習慣生活在「表面上」,因為真實總是醜陋或無聊得令人難以忍受,我們繼續選擇聽信謠言,也喜歡聽謠言。
不少文學、影劇,常提醒人們要做真正的自己,但這其實不全然僅是為了要讓自己感到自在,更重要的是──別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目。人們追求名譽、金錢與權利,但卻往往因此迷失其中。
而《破處女王》不正是闡述這個我們已經滾瓜爛熟,卻老是刻意忽略的道理嗎?學校是個社會縮影;而狂熱的信徒學生其實是外人搞不清楚到底在作什麼或為了什麼奮戰的衛道人士;Mrs. Griffith太太是道貌岸然者;Olive、還有,其他串場的男孩們,是每個想要成名且企求受到歡迎的你我他。
這部電影終究具有正面意義(儘管片中各式各樣的冷嘲熱諷百出),它並非暗黑系作品,打算毀壞搞臭這個世界。就如前述提到,許多資訊的載體要人們做真正的自己,《破處女王》也是如此。Olive最後覺醒,決定坦承真相,告訴大家她是處女、她沒和任何人上床、更沒有得任何一種性病,所有的所有都是虛假誇大的謊言。但收看完Olive的現場直播的人們相信嗎?無論外人相信與否,對Olive而言已不重要,因為她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也不再迷失了。瞧她在直播的最後,一臉笑意,如釋重負。Olive衝向Todd並獻上自己的吻,與他馳騁在吹有涼風的鄉間道路上。我想,這個聰明女孩會繼續快樂地生活下去,然後大聲唱著《Pocketful of Sunshin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