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站得久的關鍵,但要用好奇心擴充你的能力!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5/6去參加了葉丙成教授的演講,主題跟如何找到自己的天命有關,但很大一部分在講台灣的教育,只能培養出「沒有能力」的人,導致這些人的人生就這樣「爛掉了」(教授是這樣形容)。

尤其是這十幾年來更是明顯,現在少子化,全台灣每年大學休學者有二十多萬,大學生總數約百萬,等於是五個人中有一個人休學。

為什麼?因為考上大學後發現自己讀不來、不想念,不想再依著爸媽的話走了。

可是讓人感到悲哀的是,想要轉系或轉校的人還不算失去希望,更多的小孩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適合什麼而硬著頭皮念自己不喜歡的科目。

葉丙成教授每年要給台灣大學的大一新生講四場講座,上下學期各兩次,一次四百人聽講。

每次講完都有十幾個孩子在他面前哭說:「不知道能念什麼,現在的科目不喜歡。可是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念什麼了,怎麼辦?」一個孩子一哭,很多同樣問題的孩子也默默掉淚。

我本以為現在小孩又比我那時候更有想法,以及更明白自己要什麼了。但葉丙成站在高等教育現場的第一線,卻給了在座的人反省(尤其爸媽),像我這類三十幾歲的青年就覺得哇,原來我們的教育沒什麼進步,導致我們的孩子也沒什麼進步,甚至還更退步也不一定。

他在台大的簡報課很紅,我一直以為是走華美路線,今天看他簡報,是走「重點」風格,黑色底配上黃色或紅色的黑體。

學歷在現在變化如此快速的時代再也不重要了,對於初出茅廬的孩子而言,漂亮的學歷也頂多能幫到他在出社會的第四年。

有什麼能力才是找到天命工作的關鍵

他說:「新創公司看的是能力,而不是學歷。因為重點是你有什麼能力,而不是讀什麼科系。能力重於知識及學歷。

葉丙成教授創了一家教育產品為主的公司、辦了一所學校。他們找人不是看學歷,而是面試官問幾句話就知道面試者「到底懂不懂、會不會」。他們公司有個工程師來面試時,他們沒有過問學歷,但面試主管在那領域有一定的專業,出題詢問後,明白那個面試者「在行」,於是找來工作了。

後來,公司流傳那個工程師沒大學畢業,作為老闆的葉丙成以及那個找他進來的技術長都覺得無所謂,因為那個人的工作能力已經證明了一切—他有辦法作業、有辦法解決問題,這樣就夠了。

世界腳步越快,機會越多

現在AI發展得那麼好,很多職業在接下來幾年內很可能面臨消失的命運。但教授卻說:「世界變化越快,翻身機會越多,這些機會是嶄新的機會,之前沒有的,而且這樣的機會很多,因為現在世界的轉變真的太快。」

只要每個人都擁有「好奇肯學、誠實正直、察言觀色、做事牢靠」,那就不用害怕沒有工作。然而,如何有效呈現自己努力的過程與成果價值的能力,也是台灣學生、台灣人很缺乏的。如果有辦法做到這幾點,就不會被「看似有限的選擇控制住,而導致無限的焦慮」。

葉丙成教授跟我們分享了三個很精彩的真實故事,讓我想到主管看到我具有適合做秘書的能力(我想我會仔細考慮吧哈哈)。

最後分享他其實在演講開頭就提到的「金句」:人生中最該追求的標籤就是自己的名字。

拿掉某家大公司、某個有名學術機構,自己這名字是否還有價值?這點很令人深省。

留言

人氣文章